天还没透亮,老张头家的春杏就蹲在井台边搓衣裳。她那双布满冻疮的手在冷水里泡得通红,耳边还能听见主屋里三姨太使唤丫头倒夜香的声音。这种场景在清末民初的深宅大院里再寻常可春杏怀里揣着的那本《新青年》,硬是在粗布衣裳里硌出个方方正正的印子。
一、檐下燕与笼中雀
在《中国古代奴婢制度研究》里记载,奴婢与主家的关系远比契约文书复杂。东厢房的翠儿每天寅时就得起床,先得把老太太的汤婆子灌满,再去厨房盯着灶火。可西跨院的马夫赵全,虽说也是签了死契的,却能跟着少爷们出入戏园子。
- 贴身丫鬟:月钱二两,掌卧房洒扫
- 粗使婆子:日供三顿,专司浆洗衣物
- 伴读书童:随主进学,可识文断字
身份类型 | 活动范围 | 晋升通道 |
家生子 | 内宅 | 婚配管事 |
外买仆 | 外院 | 赎身经商 |
1. 那些说不清的眼风
二少爷常在回廊拐角"碰巧"遇见浣衣的秋月,每次总要往她竹篮里塞块桂花糕。这种暧昧在《金瓶梅》里叫"偷香",在现实里却是要浸猪笼的罪过。可账房先生看得明白:秋月娘老子都在庄子上当差,少爷这手分明是掐着七寸来的。
二、契纸里的弯弯绕
宣统三年的卖身契和光绪年间的就是不同,前者多了条"若遇灾年,主家需供粥饭"的约定。这变化在《民国民事习惯调查报告》里有记载:随着西风东渐,连奴婢契约都开始讲究"人道主义"了。
朝代 | 契约年限 | 违约条款 |
康熙朝 | 终身制 | 送官究办 |
同治朝 | 二十年期 | 双倍赔偿 |
城南王老爷家出过件新鲜事:厨娘刘嫂靠着偷学的淮扬菜手艺,赎身后在租界开了间小饭铺。这事被记在《沪上杂记》里,说她是"灶王爷赏饭吃",可明眼人都知道,那些年她往二门里送了多少食盒。
三、改朝换代时的机灵鬼
1912年剪辫令下来那天,李府的马夫头一个冲到街口理发摊。等老爷们哆哆嗦嗦剪了辫子,人家早凭着新式发型在巡警局谋了差事。这种机变,可比《红楼梦》里袭人嫁蒋玉菡的算计还要高明三分。
- 前清王府包衣→民国政府职员
- 教会学校杂役→洋行买办
- 大宅门乳母→育婴堂管事
法租界有家成衣铺,老板娘逢人就说是老太太跟前的绣娘出身。可熟客们清楚,她那些苏绣样子,分明是当年帮着姨太太们传递情书时偷学的。
2. 暗流里的金瓜子
腊月二十三祭灶,厨房掌勺的孙妈总能在灶灰里扒拉出几个金瓜子。这事儿她烂在肚子里三十年,直到看见新东家太太耳朵上坠着的翡翠坠子——分明是老太爷书房多宝阁上少的那对。
春杏后来真把《新青年》里的文章念给了扫盲班的姊妹们听。当年揣着杂志搓衣裳的丫头,如今在女子师范当校工,夜里还帮着油印传单。井台边的老嬷嬷们都说,这丫头眼里的光,跟当年要赎身的刘嫂一模一样。